一、欺诈
1、2017/10.陈老伯买房考察不够“尽职”,通用名词不构成欺诈和误解
陈老伯考察郊区某新楼盘时,听销售经理介绍周边有轨道交通19号线,出行方便,便与开发商订立了商品房预售合同。后经了解,轨道交通19号线属市域铁路,并非地铁,无法使用老年卡,出行成本较高;此外,铁路房的升值空间小于地铁房。陈老伯深感懊悔。关于陈老伯可否反悔,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属认识错误,可主张撤销该预售合同
  B.属重大误解,可主张撤销该预售合同
  C.该预售合同显失公平,陈老伯可主张撤销该合同
  D.开发商并未欺诈陈老伯,该预售合同不能被撤销
考点:重大误解可撤、欺诈可撤
1、命题点:重大误解可撤
(1)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通意见》71.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 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2)具体到本题和结论:“轨道交通19号线”、“后经了解,轨道交通19号线属市域铁路,并非地铁”。轨道交通19号线不是地铁,属于可以经过“了解”而获知的公共信息。陈老伯不得以发生重大误解为由主张撤。对此,特意和有关专家进行了核对,其核心依据就是铁路线路为公共信息,买方完全可以查知,不会存在“重大误解”的可能。故不选A和B。
2、命题点:乘人之危致显失公平可撤
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具体到本题和结论:开发商没有“利用”陈老伯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不存在乘人之危,故陈老伯不得以显失公平为由主张撤。‚故不选C。
3、命题点:欺诈可撤
(1)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具体到本题和结论:开发商不存在欺诈行为、欺诈故意、陈老伯不是因受欺诈而陷于错误、陈老伯作出意思表示不是因为受欺诈之错误而发生。故陈老伯不得以受欺诈为由主张撤。‚故选D。
(3)特别注意,司考措辞中第一次直接出现了“开发商”来指代当事人一方,这是一种新的措辞风格,熟悉一下,有助于2018年民法真题的备考。
 
2、2017/3.第三人欺诈=托
齐某扮成建筑工人模样,在工地旁摆放一尊廉价购得的旧蟾蜍石雕,冒充新挖出文物等待买主。甲曾以5000元从齐某处买过一尊同款石雕,发现被骗后正在和齐某交涉时,乙过来询问。甲有意让乙也上当,以便要回被骗款项,未等齐某开口便对乙说:“我之前从他这买了一个貔貅,转手就赚了,这个你不要我就要了。”乙信以为真,以5000元买下石雕。关于所涉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乙可向甲主张撤销其购买行为
  B.乙可向齐某主张撤销其购买行为
  C.甲不得向齐某主张撤销其购买行为
D.乙的撤销权自购买行为发生之日起2年内不行使则消灭
考点:第三人欺诈,受益对方知情,则约等于当事人欺诈
1、命题点:合同相对性
(1)法律依据:合同约束相对人。《合同法》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2)具体到本题和结论:“齐某扮成建筑工人模样,在工地旁摆放一尊廉价购得的旧蟾蜍石雕,冒充新挖出文物等待买主。”“乙信以为真,以5000元买下石雕。”‚乙和齐某成立买卖石雕合同,乙和甲之间无合同关系,不存在撤销合同之可能。ƒ故不选A。
2、命题点:第三人欺诈,受益方知情,对方可主张撤销。
(1)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具体到本题和结论:齐某明知甲欺诈了乙,与乙达成石雕买卖,乙可以受欺诈为由主张撤销与齐某的石雕买卖合同。‚故选B。
3、命题点:当事人欺诈,受欺诈人可主张撤销
(1)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具体到本题和结论:“齐某扮成建筑工人模样,在工地旁摆放一尊廉价购得的旧蟾蜍石雕,冒充新挖出文物等待买主。甲曾以5000元从齐某处买过一尊同款石雕,发现被骗后正在和齐某交涉……”‚齐某欺诈了甲,甲可向齐某主张撤销。ƒ不故选C。
4、命题点:可撤销合同之撤销权期间=315规则
(1)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二条第1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三个月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第2款,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2)具体到本题和结论:乙受欺诈之撤销权期间,是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而不是从购买行为发生之日起2年内。‚故不选D。
 
3、 二手车“调表”之欺诈与重大误解
2015/2甲以23万元的价格将一辆机动车卖给乙。该车因里程表故障显示行驶里程为4万公里,但实际行驶了8万公里,市值为16万元。甲明知有误,却未向乙说明,乙误以为真。乙的下列哪一请求是错误的?
A.以甲欺诈为由请求法院变更合同,在此情况下法院不得判令撤销合同
B.请求甲减少价款至16万元
C.以重大误解为由,致函甲请求撤销合同,合同自该函到达甲时即被撤销
D.请求甲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考点:欺诈、重大误解、缔约过失责任
此题解析请参见第一章民事法律关系部分的介绍。
 
4、“旅游地纪念品商店”销售秦始皇兵马俑复制品之不构成欺诈
2015/52.某旅游地的纪念品商店出售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制品,价签标名为“秦始皇兵马俑”,2800元一个。王某购买了一个,次日,王某以其购买的“秦始皇兵马俑”为复制品而非真品属于欺诈为由,要求该商店退货并赔偿。下列哪些表述是错误的?
A.商店的行为不属于欺诈,真正的“秦始皇兵马俑”属于法律规定不能买卖的禁止流通物
B.王某属于重大误解,可请求撤销买卖合同
C.商店虽不构成积极欺诈,但构成消极欺诈,因其没有标明为复制品
D.王某有权请求撤销合同,并可要求商店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考点:欺诈、重大误解、可撤销合同
思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