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思路3:再看甲的欺诈行为产生的欺诈合同法律关系。受欺诈人丙有权撤销食用油买卖合同。
(1)法律依据:欺诈要件=欺诈行为+欺诈故意(使他人陷入错误的故意+促使他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故意)+欺诈人欺诈与相对人做出意思表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民意》第68条,“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欺诈的法律后果:《民法总则》第148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具体到本题:“以次充好,将劣质食用油卖给丙公司。合同没有约定仲裁条款”。‚甲、丙之间存在“欺诈”法律关系。ƒ甲公司的行为,相对于丙公司而言,为欺诈。④在乙公司追认之后,丙公司有权以受欺诈为由向法院主张撤销。(很显然,在乙公司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可以启动无权代理框架下的撤销权,也可以启动受欺诈框架下的撤销权。)
(3)结论:B对,选B。
 
6、 无权代理人被骗之无权代理与欺诈:委托买电脑,改买手机,还被骗;无权代理为效力待定;欺诈为可撤销 2012/54
甲委托乙采购一批电脑,乙受丙诱骗高价采购了一批劣质手机。丙一直以销售劣质手机为业,甲对此知情。关于手机买卖合同,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甲有权追认
  B.甲有权撤销
  C.乙有权以甲的名义撤销
D.丙有权撤销
考点:无权代理人被骗之无权代理与欺诈:委托买电脑,改买手机,还被骗;无权代理为效力待定;欺诈为可撤销
                           无权代理关系:效力待定
              甲(被代理人)                    (无权代理人)乙
                                                   (受欺诈人)
                                                             欺诈关系:可撤销
                                  劣质手机买卖合同
                                                       丙(欺诈人)
                                              
思路展开
1、思路1:本题涉及两个法律关系。(1)乙的无权代理行为,产生的无权代理签订合同法律关系。此法律关系需要解决合同效果是否归属于甲的问题。(2)丙的欺诈行为,产生因欺诈签订合同法律关系。此法律关系需要解决被代理人被骗(表现上以代理人是否被骗为判断标准)的救济问题。(3)无权代理中,和欺诈中,这两个框架,都是要解决甲的救济问题。(4)无权代理的框架中,甲有权追认乙的无权代理签订的合同。(5)在欺诈的框架中,甲有权以受欺诈为由撤销手机买卖合同,乙也有权以甲的名义行使撤销权。(6)丙无须救济,彻底一个坏人:丙在无权代理的框架中属于恶意相对人,无论被代理人甲是否追认乙的无权代理行为,均无通知撤销权。丙在欺诈的框架中属于欺诈人,无诉讼撤销权。
2、思路2:无权代理框架中,甲的追认权。
(1)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171条第1款,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第2款,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第3款,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第4款,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2)具体到本题:甲委托乙采购一批电脑,乙却采购了一批手机,乙的行为属于超越代理权的无权代理。对于乙的无权代理行为,甲可以追认。
(3)结论:A对,选A。
3、思路3:欺诈的框架中,被代理人甲有权撤销、代理人乙有权以甲的名义撤销。
(1)法律依据:欺诈要件=欺诈行为+欺诈故意(使他人陷入错误的故意+促使他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故意)+欺诈人欺诈与相对人做出意思表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民意》第68条,“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欺诈的法律后果:《民法总则》第148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具体到本题:乙代理甲与相对人丙之间达成交易,该交易意思表示瑕疵有无的判断,应以代理人乙为准,而非以被代理人甲为准。故甲虽然明知丙一直在行骗,但乙并不知情,故丙构成欺诈。‚基于丙欺诈产生的撤销权,应由被代理人甲行使,或者由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甲的名义行使。ƒ因此,甲有权以丙构成欺诈为由撤销手机买卖合同。乙可以甲的名义对丙主张撤销。
(3)结论:BC均对,选BC。
4、思路4:丙的法律地位:在无权代理的框架中,或者在欺诈的框架中,丙均不得撤销手机买卖合同。
(1)就无权代理而言,恶意的丙不享有通知撤销权。
(2)就欺诈而言,欺诈人丙不得主张撤销。
(3)即使认为善意的丙有无权代理框架中的通知撤销权,但丙无欺诈框架中的诉讼撤销权,两项竞合,丙不得主张撤销权。
(4)司法部解析原文:“丙在甲追认之前可以撤销手机买卖合同;就欺诈而言,丙是欺诈人,不得主张撤销。故选项D错误表述错误,不当选。”
(5)结论:D错,不选D。
 
7、动机不构成重大误解、欺诈婚姻、第三人胁迫、第三人(受益人)欺诈   
关于意思表示法律效力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53
  A.甲在商场购买了一台液晶电视机,回家后发现其妻乙已在另一商场以更低折扣订了一台液晶电视机。甲认为其构成重大误解,有权撤销买卖
  B.甲向乙承诺,以其外籍华人身份在婚后为乙办外国绿卡。婚后,乙发现甲是在逃通缉犯。乙有权以甲欺诈为由撤销婚姻
  C.甲向乙银行借款,乙银行要求甲提供担保。丙为帮助甲借款,以举报丁偷税漏税相要挟,迫使其为甲借款提供保证,乙银行对此不知情。丁有权以其受到胁迫为由撤销保证
    D.甲患癌症,其妻乙和医院均对甲隐瞒其病情。经与乙协商,甲投保人身保险,指定身故受益人为乙。保险公司有权以乙欺诈为由撤销合同
考点:动机不构成重大误解、欺诈婚姻、第三人胁迫、第三人(受益人)欺诈
思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