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6/2/2)C
  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
  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
  C.丙酒后开车被查。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
  D.丁敲诈勒索陈某。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
【解析】本题四个选项均考察介入因果关系的模型:A1→B+A2→R(果),最初行为(A1)、介入因素(A2)。对于结果(R)的发生,如果能够明显地区分作用力大小的,应当认为作用力大的因素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基本判断方法是“三步法”:①首先最初出现的实行行为(A1)导致最后结果(R)发生的可能性高低(是否通常包括此种危险);②然后判断介入因素(A2)与最初行为(A1)有无关联,关联大小(是否大概率导致、依附出现、异常性);③最后判断最初行为(A1)、介入因素(A2)对结果发生的影响力(作用力)大小。
A选项,甲的重伤行为(A1)、乞丐的盗窃行为(A2)都是王某财产损失(R)的条件,乞丐的盗窃行为(A2)是导致财产损失更重要、直接的条件,与损失损失有因果关系,甲的重伤行为(A1)仅有条件关系。
B选项,乙追砍李某的行为(A1)、李某的跳江行为(A2)均是李某死亡的条件。最初追砍行为(A1)包含了造成最终死亡结果(R)的危险;“无奈”表明最初追砍行为(A1)与李某的跳江行为(A2)之间具有大概率关系,被害人没有重大过错,故李某的跳江行为(A2)并不中断因果关系。
C选项,交警指挥(A1),丙须听从(A2),交警的指挥行为(A1)对于丙的停车不当行为(A2)具有支配性,故而交警的指挥行为(A1)与石某死亡结果(R)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丙的停车不当行为(A2)负有次要责任,只是条件。
D选项,显然,丁的敲诈勒索行为(A1),对于陈某的财产损失结果(R)所起作用较大,具有因果关系。
【答案】C
 
 
5、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5/2/53)(CD)
  A.甲驾车经过十字路口右拐时,被行人乙扔出的烟头击中面部,导致车辆失控撞死丙。只要肯定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就应当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B.甲强奸乙后,威胁不得报警,否则杀害乙。乙报警后担心被甲杀害,便自杀身亡。如无甲的威胁乙就不会自杀,故甲的威胁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
  C.甲夜晚驾车经过无照明路段时,不小心撞倒丙后继续前行,随后的乙未注意,驾车从丙身上轧过。即使不能证明是甲直接轧死丙,也必须肯定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
  D.甲、乙等人因琐事与丙发生争执,进而在电梯口相互厮打,电梯门受外力挤压变形开启,致丙掉入电梯通道内摔死。虽然介入了电梯门非正常开启这一因素,也应肯定甲、乙等人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因果关系有无的认定,主要考察介入因素与因果关系的认定。
A选项,考查因果关系在犯罪成立中的作用。因果关系只是客观不法的要素,要成立犯罪,还需主观有责。即使肯定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客观上有因果关系,但甲主观上对于交通事故的结果没有过错,不能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B选项,考查介入因素与因果关系有无的判断。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刑法因果关系有判断采“相当因果关系说”。亦即,先判断行为与结果之间有无条件关系,再挑出最不异常、作用最大、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条件,认定其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本选项中,无甲的威胁乙就不会自杀,故甲的威胁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条件关系。但是,自杀行为也与死亡之间具有条件关系。在责任大小上,自杀是自杀者本人的自害行为,自杀者本人负有主要责任,死亡结果应当归因于自杀行为,而不归因于威胁行为。故而威胁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只有条件关系,而无因果关系。
C选项,(1)如果甲直接轧死丙,当然有因果关系;(2)如果乙直接轧死了丙,因选项强调“夜晚无照明路段”、“乙未注意”,说明即乙不负主要责任,由此,介入因素即乙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只有条件关系,没有因果关系;应认定因果关系不中断,甲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此,两种可能情形下,甲与死亡结果之间均具有因果关系。即使不能证明是甲直接轧死丙,也必须肯定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
D选项,在电梯口相互厮打,是在本来就存在的危险环境中实施危害行为,因危险环境而导致结果,虽具体原因是非正常的,但属于危险环境本来就包括的可能,介入因素不中断因果关系。
 
 
6.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2/3)
A.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被害人跳河灭火而溺亡。甲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B.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被害人为救婴儿冲入宅内被烧死。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C.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车辆轧死。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D.丁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丁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答案】D
【疑难辨析】
本题考查介入因素与因果关系的认定。对于介入因果关系的判断,基本判断方法是“三步法”:①首先最初出现的实行行为(A1)导致最后结果(R)发生的可能性高低(概率);②然后判断介入因素(A2)与最初行为(A1)有无关联,关联大小(是否大概率导致、依附出现);③最后判断最初行为(A1)、介入因素(A2)对结果发生的影响力(作用力)大小。总体上需判断介入因素是异常还是正常:介入因素异常,则中断因果关系;介入因素正常,则不中断因果关系。
【解析】
A选项,启动原因(A1)是甲放火,介入因素(A2)是被害人跳河灭火,一般情况下,放火后被害人均会寻找灭火措施,在紧急情况下跳河灭火并不出乎意料,并非异常因素,不中断因果关系。
B选项,启动原因(A1)是乙放火,介入因素(A2)是救婴儿冲入宅内,一般情况下,被害人均会救助婴儿,启动原因会大概率的导致介入因素(A1与A2之间的关联),因此介入因素不中断因果关系。
C选项,启动原因(A1)是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介入因素(A2)是后面车辆轧压,在高速路这种极其危险环境中,被后车轧压死亡的概率极高,后车无过错(介入因素A2无过错),介入因素不中断因果关系。
D选项,启动原因(A1)是丁的伤害,介入因素(A2)是被害人自杀,自杀对于自杀者而言是意思自由的自决性行为(介入因素是自决行为),归自杀者本人负责,故而介入因素中断因果关系。